close

一座大都市,每天有太多新的事物湧入,以至於我們忘記了它的故事。台北也好,東京也好,正因為走在世界的尖端,我們忙碌到沒有時間揭開它最新一層的布幔。


城市的布幔是一層一層蓋上去的。人們習慣於辦公大樓林立的大都會,也習慣於百貨公司與現代娛樂遍布的大都會,而這些事物都是一層層疊上來的。層層疊疊的過程中,包括了傳統,也包括了現代。因此,我們閱讀的城市故事,並非只存在於今日喧囂的人群;相反的,當然也非只存在於幾百年前留下的遺跡──而是這些事物共同組起的時空脈絡。

DSCN0115.JPG  

↑上班時間的東京地下鐵車站

 

四度空間的城市閱讀

這次我並不是第一次來到東京,卻是第一次嘗試以四度空間的角度,仔細閱讀這座城市。

平常我們所見到的城市,或許只有一個維度──沿著一條馬路,走到我們的目的地,接著開始忙於工作。接著,當我們熟稔城市的地圖,懂得四處漫游,則可說是掌握了二維的城市。

二度空間的認知可以讓我們自在於現代生活,但仍缺乏深層的認識,於是我們還需要補足另外兩個維度。第三個維度是對於高度的地理認知,也就是將城市視為立體,看見城市的形狀,接著揣摩人們順應著地形、氣候而發展出的生活型態。以台北來說,因為是一個盆地,經常得走到周圍的山區,觀察河川與地層,了解自然環境的脈絡,才能知道人們如何在盆地內生活。又如鎌倉市,走過一遍始知其地勢如此險要,各方勢力都能佔據一山,於是能想像這座城的故事。

第四個維度即是時間。時間的閱讀具有畫龍點睛之功,將一座城市的所有來龍去脈都攤展為地圖。閱讀的範圍可從鎌倉到江戶、從明治到平成,更可以包括任何所見的事物。

DSCN0856.JPG  

↑地勢險要的鎌倉市

 

從平凡的事物讀起

所有慣常的事物,就算毫不起眼,仍共同塑造著城市的性格,並且都可成為歷史的一部分。因此這次當我走到東京,開始關注每一段日常的生活景象。它可以包括報紙、招牌、路口的標誌、郵筒、地磚,也可以是上班時間地下鐵列車中的人物百態。文化的圖像即從如此微不足道的影像構築而成。

DSCN0029.JPG  ←東京的郵筒

我喜歡記錄各地的告示牌,因為它能明白地透露這個地方重要的事情。最單純的例子就是「左側通行」這個告示,直截了當的表達了日本與台灣不同的規則。而告示牌的用語,甚至能讓我們想像人的互動或權力的型態。例如「路上禁煙」的這告示牌,反而透露了另一些訊息──日本的某些公共場所其實是開放吸菸的。這些規則與我們在台灣的認知不甚相同。

DSCN0690.JPG  0205.jpg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↑「左側通行」告示牌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↑「路上禁煙」告示牌

告示牌等平凡的事物,在四度空間的閱讀下,提供我們很多線索,來描繪一地的特徵。從這樣的角度讀起,城市給我們的訊息不只是工作或觀光,而是更多與人們息息相關的故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s89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