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投影片1  

帶領聯盟出來的每一個夜晚,我們都走在歷史的光輝裡。這可能不是因為我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,而是因為,我們看到的星星都離我們好多光年啊。

我們的確想要作個歷史的創造者。

之前幾次我向天文教育的工作者,報告聯盟的成立,開頭都是說,2014年中部某國立大學的天文社倒社,讓我們深深警醒,大學天文社遇到了嚴重的困境,我們必須採取新的途徑來經營,所以創立了聯盟。今天,我不必講這句話了,因為我們等到了這一天,中興大學天文社今年中興了!

19554381_1312933165468495_7658905806606670982_n  

↑第三屆聯合論壇閉幕演講(攝影:陳麒瑞)

在網路時代的歷史洪流中重新站起

2014年春天,那是什麼樣一個時代?那是一個網路社群挑戰傳統價值的時代。學生運動蜂擁而起,新世代高喊著革新,訴求著廣大公民來參與社會。記不記得那時候,平常不談政治話題的同學,全都在臉書上高談闊論。我們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他們,誰也躲不過這波浪潮,誰都必須在已經被撼動的歷史洪流當中,重新站起。

當初我們沒有什麼先見之明,只憑著一股「年輕就大膽去闖」的魄力。不要怕哪件事沒人開過先鋒!我們大學四年,都在做別人沒做過的事情。

投影片3  

到了現在,我們才知道,天文社困境在哪裡?就是網路時代及網路世代的困境。第一,以人際網絡的構造來看,每個人可以向外聯繫到的節點越來越多,接觸到更多人、更多資訊。原本天文社作為一個小群體,社團經營者可以待在它的舒適圈。但是現在不一樣了,我們的競爭對手可以大規模地吸收客戶。甚至每個人都是經營者,每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聲,每個人都可以在市場上搶生意。

傳統形式的學生社團招不到人,那是因為大家的大學生活有太多選擇了,誰還會窩在一個社團取暖?我問過一些學長姐,這不是只有天文社獨有的現象,現在參加學生社團的人數,比二十年前少掉一半以上。那我們怎麼辦?只有更大規模的人際網絡,透過新的格局的行銷與管理,才能發揮動員群眾的效果。

投影片4  

第二,知識傳播的路徑已經徹底改變。天文社當然有很多類型,但多少還是帶有一點學術性社團的性格。也就是說,「知識的傳播」是天文社的重要價值。天文社原本是知識的擁有者,喜歡天文的人都會來天文社學習。但是現在網路上的資源太多了,我Google一下就比來上社課獲得更多東西,那幹嘛要來天文社?在「人人都可以接觸到知識」的時代,每個擁有智慧型手機的人,都成為了「知識的擁有者」。這個時候,天文社必須轉型為「知識的運用者」,讓知識走向人群,才會找到客群。機器取代人力的工作,連知識的傳播都受到挑戰,網路世代已經不同於嬰兒潮世代,不是土法煉鋼就能找到路走,我們身為新世代的經營者,如果不再創新,就將被淘汰!

聯盟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,推動整體結構的改變。有人提醒我說,1989年有人辦過全國大專天文研討會,兩年就中斷了;1997年有人辦過全國大專天文攝影比賽,最後也中斷了;200X年有人起草了天文聯盟的章程,最後一樣無疾而終。我們向前輩致敬。我們知道很難,但我們有更好的條件。網路社群給我們衝擊,我們卻可以用網路串聯大眾,掀起巨大的波瀾!

你能不能想像,就在三年前,大學天文社是各自為政,只有非常少數的社長彼此認識。2014年春天,我們開了「全台灣天文社大串聯」這個臉書社團,建立天文社通訊錄。我開始有個遙不可及的夢想,後來一下子就打消念頭就是讓全臺灣的天文社員,聚集在同一個地方享受星空。那只是遙不可及的夢想。輾轉幾個月,正好天賜良緣,幾位瘋狂的社長上任了,他們就是跟我一起擔任首任主席團的幾位老夥伴:吳冠昱、葉祐廷、林維邦。感謝他們,要不是遇到這幾位有過人意志的社長,在艱難的時刻一起承擔重任,聯盟最初三年篳路藍縷的路程,是不可能走過來的。

投影片5  

社群整合的艱辛歷程

我們花了三年的時間,讓這個烏托邦實現了!一開始,沒有任何人能想像什麼是校際合作,連我們都沒辦法講清楚,我們提出來的資源共享平台,到底是什麼樣一個「大平台」。第一次在合歡山翠峰星趴的時候召開會議,原本單純想要合作,並且接納大家的意見,沒想到各校的主張天差地遠,有的希望舉辦營隊式的活動,有的希望只是各校同時同地舉辦觀測。為什麼有這個大的理念差異?是因為天文社太分歧了。在座有二、三十個人都叫做天文社長,但是他們代表的天文社,是完全不同的天文社。天文包羅萬象,整個宇宙都是我們的嘛!所以天文本身有藝術、科技、科學、人文的層次,而社團本身有學術、聯誼、服務推廣的面向,組合起來玩法太多了,每個社團偏重的項目都不同,當然意見分歧。

在這樣巨大的差異之下,會議現場,終於有人忍不住喊出,「我們決定退出活動」,破局了。就在這個危急存亡之秋,突然間豬羊變色,終於有人想出一個權宜之計,就是比照星趴模式,大會舉辦共同活動,但各社保留對內的自主性,自由選擇參加大會活動。所謂的「小星趴」,其實是一個權宜之計,因為大家不熟悉的時候,還不願意黏得太緊,所以我們幫大家保留半自主的空間。但是又跟星趴不一樣,這是由年輕人主導的活動,可以不受拘束地發揮創造力。終於,達成了十校的共識,在2015年春天舉辦聯合活動。這個時候,我們開始了解,唯一能整合這麼多天文社的空間,必須是一個非常多元的空間。

投影片6  

投影片7  

第一次籌備會,拿著當初的「十校共識」建立活動的合理性,把活動企劃給大家討論。當場有人破口大罵,說半自主的活動太爛了,我們要營隊式的活動,你們辦這種活動還有人要來第二屆嗎?我們,辦到第三屆了!當初各校就是進進退退,有些學校吵完架就退出,有的學校又加入。吵完第二次,我們才知道,需要有一個超然於各個社團之上的組織存在,不抬高任何一個社團的地位,不偏袒任何一個社團的價值。這個組織一開始叫做什麼?叫做「主辦單位」。

投影片8  

2015第一屆論壇在烏山頭水庫舉行,目的透過人員的交流、經驗的交流、儀器的交流,進而達到資源整合的目的。每個學校出03組儀器,但每個人都可以碰到十幾台儀器。曾經有人私下跟我說抱歉,因為他們在活動當中沒辦法出人力。我跟他說,沒關係啊,每個社團都會遇到低潮,這個活動就是要讓大家互助,沒辦法出人力的社團來參加最好啊。那一年閉幕的時候,我告訴社長們,社團經營非常辛苦,但是我們今天開始不再孤獨了。我說,我們正在改變,我們要讓燦爛的力量遍地開花!

投影片9  

投影片10  

第二年的開始,我們將第一屆聯合論壇幹部改組為常態性的組織。聯盟基本的功能是利用資源共享的方式,來支持各社團的運作。例如說,我們在天文日大量製作明信片,一張成本只要1塊錢,大家拿下去就算一張賣5塊都很賺。那更積極的目的是什麼呢?是讓天文走向人群!走向人群的基礎,就是利用一個廣大的社群。去年聯合論壇的第二天,晚上下了雨,夜觀提前撤退,沒想到這是意外的收穫,大家在展館一樓圍成一圈,每個學校輪流講八卦,那個圈子越圍越大,雖然沒有星星看,好多人都接近通宵。因為,我們都捨不得離開這群同樣熱愛星空的人。第二屆的閉幕,我告訴大家,一個社群已經誕生,我們跨越了地域的界線,跨越了世代的界線,跨越了理念的界線。

聯盟的分區制度開始實施,今年舉辦了好幾次區域性的活動,例如花蓮的跨年團,還參觀了慈大附中的天文台。聯盟開始走上臺灣天文界的舞台,幾次重要的天文教育與業餘天文會議,都邀請我們發表。聯盟也走向常態的體制,聯盟本身就是一個最龐大的大學天文社,有每個月定期幹部會議,有常態的計畫,有例行的活動。最近,我們正在內政部申請,依據人民團體法,正式立案為全國性社會團體。

新世代引領天文界的數位革命

我們的架構越來越完整,但我經常思考,我們跟其他的天文團體有什麼不同?除了我們跨越了地域、世代、理念的界線之外,還有什麼呢?終於,我們的出發點,又回到聯盟的創立隱含的時代精神。我們朝著全台灣的大學天文社高聲一呼,呼喊的是什麼?是時代的意志,是世代的精神!我們就是網路世代,我們懂得拿著我們的知識走向人群,面對人群,影響人群。而新世代的精神,唯有透過成立一個專屬於新世代的天文團體,才能發揚光大。我們的一小步,是臺灣天文界的一大步!

投影片11  

投影片12  

今年春天,我們就開始發動一場更深刻的數位革命。所謂的數位革命,不只是製作網站、將資料線上化的這類功夫。更重要的就是順著網路時代新的人際網絡與知識傳播的方式,找出一條新的道路。具體而言是什麼呢?去年講的是三條界線的跨越,今年要講的則是兩個結構的轉型。因應人際網絡的變革,我們的轉型就是建構一個屬於全台灣年輕人的天文社群;因應知識傳播的變革,我們的轉型就是由「知識的擁有者」轉為「知識的運用者」,走向參與式的知識傳播。參與式的傳播,表示知識的傳遞不再是單向,而是讓接收者以實際操作、實際體驗的方式,一起思考如何運用知識。今年的論壇當中,我們增加「工作坊」的活動,目的就是要帶動參與式的知識傳播。

投影片13  

投影片14  

轉型後的大學天文社,成為了資訊時代的受益者。他們不必再花費時間收集知識,反而利用知識來創新,來關懷人群。聯盟推動的計畫當中,有一個「教學資料庫」,現階段已經收集到許多學校的社課資料。接下來會走向一份眾人共同編輯的筆記,每個人收集一點天文相關的資料,把它擺在有系統、有邏輯的目錄底下。我們發給各小隊的工作單,就是讓大家體會這種建立關鍵字網、收集網路資源是非常有用的事情。這會是一個非常強大的資料庫,甚至能應用到很多學校正規的天文教學上面。參加的人,同時是被傳播者與傳播者,建置資料庫會是你學習天文的很好的途徑,因為你看過了很多關鍵字,腦袋裡會有一個「大數據」,你會提綱挈領地了宇宙。建置好的資料,傳播給另一位同學的時候,他先是可以學習,進而透過共同編輯的機制來回饋這個資料庫。我們收集知識的過程,就是眾人齊力完成,人人都不需要花費冤枉時間。我們歡迎任何有興趣的同學加入!

聯盟將成立一個活動人力平台,假如有個社團帶小學生活動,需要人力支援,就可以公告,有興趣這類活動的朋友看到消息就可以參與。人人都可以參與的。我們也將更正式地啟動公民提案的機制,任何有想法的人,都可以把點子提出,透過聯盟的平台,變成眾人合作的專案。

以參與式的知識傳播影響人群

天文是由所有天文人一起參與,也可以走向更多廣大的群眾。有一次在上清境,因為下雨沒辦法活動,我就走去上面一個博望新村,那個眷村住的都是滇緬孤軍的後代。有幾家現在在做雲南料理,在賣米線,我就去跟老闆聊天。他們家好幾代都是軍人,他說聽到我是天文社的,非常高興。他跟我分享,有一次有高中的天文社來,他就跟上翠峰去看星星。他說,他雖然沒有讀過什麼書,但是聽到喔原來銀河是這麼一回事,那種知識的喜悅是讓他印象深刻。

天文的傳播,把科學素養、環境意識、人文精神都帶進了眾人心中。參與式的知識傳播,能夠讓天文走向人群,這是網路世代最擅長的事情。人們是需要天文的。天文的影響力無比巨大,我們曾在高山上最幽暗的地方觀看星空,領悟大自然的壯闊;我們也曾在都市裡最明亮的地方觀看星空,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文明背後是與大自然和諧相處。

我們用天文影響人群。創立聯盟的這三年來,我經常凌晨一兩點搭上夜車,這樣台北、台南來回跑。我們不感到累,反而樂此不疲,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實現我們心中的烏托邦。我們的烏托邦,就是與各式各樣的人們共同體驗的星空。

有時候,也許你因為庸庸碌碌的現代生活而迷惘,也許你因為人生的難題而焦躁,也許你因為世代的困境而失意。但是你看看這片宇宙,我們在億萬年的銀河中飄盪,卻能透過望遠鏡的眼睛窺見我們家園的面貌。我們在人類觀天千年萬載的歷史洪流被淘洗著,到了二十一世紀,還能作個天文人,帶領眾人仰望璀璨的宇宙。

在新世代的天文社群實現心中的烏托邦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烏托邦。各位朋友,不要小看學生社團的影響力,懂得作夢又懂得實踐的人,你將和眾人一同體驗你心中的烏托邦。

一個月後,我們首任主席團即將功成身退,聯盟要從巨頭政治走向全民政治。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時代,加入我們的行列吧!不管你的專業是理工還是人文,不管你來天文社是為了學術還是聯誼,只要你對周遭的世界懷抱著一點關懷與熱忱,人人都是天文學家。不管你的世界裡看到的是滿月還是新月,不管你的世界裡看到的是獵戶還是天蠍,我們都在同一片星空下。

感謝來參與聯合論壇的各位,感謝這次聯合論壇的幹部,感謝這三年多與我合作的好多夥伴,感謝未來一起為聯盟努力的每一個人。要感謝的人太多,所以我們就謝天,感謝這片美麗的星空。無論如何,我們繼續以新世代的精神,改寫臺灣的天文界。我們都走在歷史的光輝裡。

 19667979_1776840858998609_1430898295_n  

↑第三屆全國大學天文社聯合論壇大合照(攝影:徐安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auls890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